【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1-4233
CN:42-1026/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5.803571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综合科技B类综合;高等教育
期刊热词:
工程教育前沿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大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2)

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必须把握好课堂这个载体。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应该同向同行,共同担负着大学生思想道

(二)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必须把握好课堂这个载体。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应该同向同行,共同担负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各类专业课程都具有各自的价值属性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不可能是统一的固化模式,应该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性。教学主客体契合效果的内化过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觉、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和认知体系中吸纳社会所要求的观念、思想、规范和知识,并将这些内容转化成为自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支配、影响和指导自己思想言行[8]。专业课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案重新进行设计,深入剖析所教授的专业课程内容,提炼出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和科学精神,将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性表现出来。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从“混合”式嵌入转化成“化合”式嵌入,将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从粗放的“漫灌式”的显性教育转化成“浸润式”的隐性教育。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并没有对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功能进行消减,而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会彰显“1+1>2”的效果,拓展了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程结构,高效履行高等教育职责。

安全工程专业是以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工业事故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工程和行业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一个专业,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服务于国家的安全工程领域,为国家的生产和公共安全保驾护航,是个容易获得职业价值感的专业,思政元素可以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就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而言,要兼顾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我国已经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该协议对学生毕业时必须达到的条件或具备的素质有很细化的规定。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正在推行的专业认证正是基于《华盛顿协议》。学生毕业后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安全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这是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明确提出的一项毕业要求。但当代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和担当精神。可通过安全工程的专业课程的授课,让学生意识到专业课程的社会价值。借助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以贴近生活为原则,提炼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将学生普遍关注的典型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如2015年发生的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件, 2013年11月22日青岛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等。这些突发事件对我们国家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以此为己任。在指导学生进行应急策略的实践的同时提升学生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育还要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提升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推荐学生阅读与事故预防、突发事件应急策略等相关的优秀的中华传统典籍。阅读 《左传》和《周易》等古文,了解古代士人阶层的危机思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进而理解安全工程一直强调的事前预防和本质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古文的阅读,加强 “四个自信”的教育引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和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自觉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重温“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古代士人阶层的爱国情怀,启发学生思考在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过程中应担负起的“公民责任 ”。

(三) 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的意思与能力

决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性要素正是教师本身。为了能更好地顺应当下的 “大思政”格局,切实落实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高校教师不仅仅要多关注学科前沿问题,注意专业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教师加强阵地意思,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良好的师德与师风,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岗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责任意识可以感化学生,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乐观助人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感染学生,每位教师都应该自觉提升个人德育教育的能力,充分担当起育人的责任。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改变原有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拓展教学纬度,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内隐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表现。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找到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创新性融入思政元素,完成育人工作。以核心专业知识为主线,融入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以事故案例为抓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触发学生的认知动力。教师也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从而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对生产安全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正面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文章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gdgcjyyjzz.cn/qikandaodu/2021/0717/1058.html


上一篇: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