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1-4233
CN:42-1026/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5.803571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综合科技B类综合;高等教育
期刊热词:
工程教育前沿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交通工程专业教育改革与就业能力的培养评述

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研究背景面对当前就业市场快速而巨大的变化,一名交通工程方面的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可以归纳成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正确判断和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懂得如何去

1 研究背景 面对当前就业市场快速而巨大的变化,一名交通工程方面的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可以归纳成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正确判断和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懂得如何去设计和开发复杂的技术系统;二是应具有更好的跨学科的交流、合作以及一定的商业和行政领导能力;三是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这三个方面是从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制定的对工程人才的11条评估标准总结而来。[1]该评估标准细化能力与素质,既是评估合格的现代工程师人才的标准,也是高等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方向。 近几年,在交通工程专业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的形势下,就业难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学生跨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承担起社会责任,既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也是个人及家庭读大学的目的。能否顺利的衔接两者,也是大学最后教给学生的一门课。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日趋务实。据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显示,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到了实际工作岗位,感觉知识不够用,大学学到的又没用上,因此,高校大力推广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基于现实调查数据。 2 当前问题 为达到双赢结果,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仅指望最后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目前,这一工作还仅停留在对毕业生进行上课。这样的课程学时有限,上课老师也并非专业就业指导老师,相关课程仅仅点到为止,很难深入的讲解,难以把握要点对学生进行指点,所以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就业工作与其他机构运作脱节,依然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甚至考试,或者写篇论文作为考查,即使得到高分或评为优秀,对于实际就业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前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全程化指导”和“个性化指导”。高校就业工作体系存在种种问题,对于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1]培养,现在很多高校相应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师资配备达不到实际的需求,没有将培养体系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就业工作服务执行力度不够,就业服务管理不系统。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高校的整体氛围还没有形成,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的功能还比较单一,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有的学生就临时抱佛脚的盲目就业,就业后因为不合心意抱怨连天,或接连跳槽,找不到方向感。因此,应从平时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工程教育能力,扭转就业认识,提高就业率,找到更合适的工作[2]。 随着每年交通工程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多,可预知毕业就业人数也随之增多,但切实的研究却较少。在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有关高校就业可搜索到四千余篇相关文献,搜索民办高校就业仅仅只有八十几篇文献。在搜索到的四千余篇相关文献中,大多只将就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提及如何授课。这样一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更难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崭露头角。这些都是由于教学观念的限制。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有效率的教学行为。高校教师的某些教学观念滞后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和症结,教师的观念陈旧,又怎能教出新型人才呢?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变教师的落后教学观念,寻求转变与改革的条件与策略,便成为当前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根本问题。 从源头上说,我国现行书本编著脱胎自前苏联,先提概念,再提内容,学生大多是处于记忆学习阶段,而不是思考学习模式。这套模式不仅贯穿于小学、中学,甚至我们的大学教育也是如此。这也解释了在教学中的一个长久的论题,究竟怎样的教学更有效果。在教学中,以书本为纲,就必须按照书本内容授课,在讲解书本内容时,有时也感觉类似填鸭子式教学,“这是重点”“划一下,记下来”等等在高校课堂上也是教师常用语。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对增加学生的知识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多年实行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也培育了“高分低能”的“果实”,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实践。 在英国版的《大学生创业思想培训》课本中,即使是作为给大学生使用的课本,其中大部分也为图片、对话,及一些引导性问题和大量空白位置供写出自己的想法。作为一本“书”,大概不到十分钟就可将其读完。而这样的囫囵吞枣,对于“思想培训”当然是毫无用处的。而相对应的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周天勇教授主编的《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教材》比较全面,由八本书组成:《创业准备》《创业融资》《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创业企业市场营销》《创业企业注册登记和开业》《技术创业管理》《创业风险管理》和《创业政策指南》。主编在前言中表示丛书立足大学生创业培训的现实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熟悉创业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理性认识创业。尤其是有利于广大大学生认清自己是否已经具备进行创业的条件,在创业时机到来时,不至于错过,为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这样的丛书内容全面,但仔细分析丛书的第一本是《创业准备》,内容是给“想”创业的大学生提出前期需求指导。那么依然是建立在大学生已有了创业思想的基础上给出指导,而疏忽了这样的思想应该也需要引导产生,去产生“想”的概念。这样的丛书课本翻开是大段的文字,定义,如什么是创业,创业的要素:一、…二、…三、…等。因此,第一点教师与编著者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下大力气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实用型人才。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就如同《大学生创业思想培训》课本中的留白。 交通工程专业的高校生源素质良莠不齐,加之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前途渺茫”,无形中对在校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有一个提出频率很高的疑问,我现在学的以后有什么用?不在每门课程的初期解决学生的这个疑问,他们就不会认真听讲。有用才学,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实用主义。这是一个简单却不好解释的问题,得不到好的回答,学生缺乏求知欲,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这不仅给学校管理带来了难度,学习上更是让老师们感到“头痛”。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利用课堂,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既教书,又育人,将学生由低素质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较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用心研究的。中国教育是标准化、专业化的教育,在课堂上,应抓大放小,在教学中与现实联系,说明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一直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受制于考试的影响和制约。挤过了高考这根独木桥,学生进入大学依然以分数来评判高低优劣。教师“考什么,教什么”,学生“考什么,背什么”的教学观念,已经嵌入我们的教学思维中,并已经成为大家比较赞同的学校教学哲学,这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佐证。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排名第一梯队除了芬兰外都是东亚国家,高强度的训练对提高分数很有用,但对于提高能力就十分有限了。在国际竞赛名次表上,英国学校的数学排名很惨,落后于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而中国有很多的奥数、国际竞赛等金牌,但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国际科研、贡献奖励却较少,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础的教学思想也有根本的影响。现在对于学生最终成绩,高校也作出了一定改变,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各占比例,那么平时成绩这项工具就要真实运用起来,而不是仅仅变成考勤分或平时小测验的分数,甚至于是随意打分,或为了最终成绩及格而给的人情分,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平时检验。 3 改善途径 在一些教学细节上高校教师每年仅仅参与一次或几次科研会议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积极致力建立各种便利的条件和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并使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习惯化。实质上,教学和科研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学为科研提供问题基础,科研使教学更加有效。教师的积极主动发展,与时俱进,才能带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高校教师可以对一些国外优秀教学思想作借鉴,教学过程中有所变化,减少追求整齐统一性,更偏向于个性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比如小组讨论,当然这样的方法实行起来有时结果差强人意,多数同学没有讨论习惯,甚至借讨论来聊天,而鼓噪一团。那么讨论的实效性问题,即要使小组合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对其进行适当引导,而不是放羊吃草,例如规定讨论小组长,随机选择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提高其思维活跃度。要引导学生如何切入,如何查阅资料,下载参考文献,学会思考、分析,养成一有疑问就知道去查工具书的习惯,而不是单纯依靠问老师。不少学生在最后一年即将毕业写毕业论文时,依然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查找资料,不知道怎样分析问题。这样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薄弱的缺点,不应该在最后才体现出来。 美国各类工科院校都在积极摸索适合于本校使命和特点的课程改革模式。例如:密歇根大学工学院将3门设计课:CAD/CAM,机械设计,毕业设计与技术交流综合设计为各个不同项目,不少题目是从当地(底特律)的几家汽车制造厂来的,完成后还请企业来评定。每个项目由4~5人小组共同完成,分别报告评分。该系还十分重视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的调研分析,特别是哪些环节与课程内容在校内学得多而实际中很少碰到,又有哪些是校内学得少或没学而实际中是有用的,以此来指导课程体系的改革。他们加强和当地有优势的汽车工业的结合以创造改革所需要的客观条件。 麻省理工学院(MIT)工学院则凭借其科研优势,采取了利用课余及假期加强学生的工程实际训练的办法。他们在大学四年中实施以下计划,即:本科研究导向计划(UROP),在教授们指导下做一些研究实验,可吸收70%~80%的本科生;本科实践导向计划(UPOP),与企业结合,组织学生参与某项设计或工程实践,目前有30%本科生参加;技术创业计划,只是少数优秀学生参与,探索创新,甚至允许办个小公司去实施。这些课外实践被统称为Co-curriculum,不影响课程学习,学生自愿参加,四年累计总时间可能相当于全部课时的1/3左右。这些计划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各校的做法各异,但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一致的,即:在保证有扎实的教学和科学基础的前提下,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使之尽早面向工程实际,更好地面向课程交叉、动手实验、工程实践、团队工作、系统思考和创新设计等。 目前,我们交通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应结合国内高校的就业独有特点,形成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就业反馈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随着更多的学生进入知名企业,得到较好的待遇,将为高校自发树立广告效应,同时,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建立高校就业系统,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记录学生就业现状并定时回馈,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就业率,增强其面试及工作的竞争力。随着现代工程教育的改革,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深化,促进了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更多学生满意就业,达到个人、社会的双赢。


文章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gdgcjyyjzz.cn/qikandaodu/2020/1121/515.html


上一篇:“习而学”工程教育思想的启示
下一篇: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GMDSS有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