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1-4233
CN:42-1026/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5.803571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综合科技B类综合;高等教育
期刊热词:
工程教育前沿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OPPO曾子敬:敬畏生命成为我的“底色”(2)

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然而,这样一个说出来好像很简单的原理,却是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研究证明出来,然后1998年才被更广泛地认可和接受。这说明科研工作并不是一个一蹴

然而,这样一个说出来好像很简单的原理,却是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研究证明出来,然后1998年才被更广泛地认可和接受。这说明科研工作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今天,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认知和常识,都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的科学知识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科技连接万物,人类遗传密码得到破译,看上去科学似乎无所不能,但其实我们对人体的认知仍然非常有限。而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要在科学领域突破未知,还要架起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别看我现在可以驾轻就熟地和大家聊心血管健康,但其实我在清华大学本科阶段读的专业,是汽车工程。

我的姑姑是研究心血管医疗器械的,因为她的缘故,在我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可以经常近距离见到血管支架等医疗器械。我当时被这一个很小的支架所迷住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装置,居然可以设计得如此精妙,它不仅可以放进人体血管,还能跟我们的身体一起运作,生物医学工程真的是太有趣了。

网络上现在经常讲“种草”,我觉得萌生对科学兴趣的好奇心,也挺像“种草”的。这个过程就像一粒种子,总会在一些不经意的时间和地点,用一些你不经意的方式,就“种草”到你心里去了。接触多了,兴趣也就来了。后来我去匹兹堡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就选择了心血管血液动力学。

进入到这个领域后,我发现了一个前期经历跟我有些相似的前辈。他就是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冯元桢先生,他最初学习和研究的也不是这个领域,而是航空航天工程。

冯先生因为在发现人体血球、血管、微循环的知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创立了组织生物力学以及血液动力学的主流研究方法,被全世界公认为现代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冯元桢先生的故事,不仅给当时还有些犹豫的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更是让我相信,中国人,一样有机会可以成为世界尖端科研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 科学的底色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

完成学业之后,我进入了一家国外的医疗器械公司。

讲这段故事之前,我想先和大家普及一个冷知识,全世界大概有两万多人,曾经在完全没有心跳的情况下生活。无论你是用听诊器还是做心脏超声,都无法检测到明显的心脏跳动。

这背后,其实就是用人工制造的装置植入身体,来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完成身体的血液循环。这项技术拯救了许多心脏衰竭病人的生命。

我当时研发的技术是通过导管介入式心脏泵,这个技术的特点是不用进行开胸手术。研发的过程是很辛苦的,要做非常多的计算和反复的实验。大概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各种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都顺利成功之后,终于到了可以进行人体实验的关键阶段。

这种医疗器械实验的场景,往往都是晚期心力衰竭或高风险介入手术。病人们在其它治疗措施都受限的现实下,希望我们这些创新技术能发挥较关键的作用。

没想到之前很多次实验都正常工作的心脏泵,竟然在第一个实验病人的身上出问题了。导管进入心脏后,轴承上面的一个大概1毫米大小的组件意外脱落,直接掉进了病人的心脏里。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万幸的是,这个小零件很快被血液冲刷出心脏,最后在病人的腿部动脉血管被取了出来。

当时我并不在手术现场,但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谨慎是做医疗器材研究的必须态度,我们也是反复验证试验才能获得批准进行人体实验,可意外仍然发生了。这样一个事故,它从科学试验的角度来讲,是会时有发生的,但对病人个体来说,就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我所从事的生命科学研究工作中,“生命”这两字的意义和分量。

震惊、自责、内疚,带着复杂的心情,我和我的团队立刻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对装置的转速和负载的控制做出了新的调整,在保证治疗功用的基础上让系统更稳定和安全。

人们常说,科学实验需要在不停地尝试和错误中间寻找可行的道路,但和人体相关的科学实验则完全不同。敬畏生命,是健康和医疗科学研究的第一准则。

研发心脏泵的工作让我成长了很多,但也让我开始思考,虽然我们研发的技术可以用于挽救生命,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心血管系统出现严重问题之前,就用科学的力量来改变我们自身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呢?


文章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gdgcjyyjzz.cn/zonghexinwen/2022/0505/1416.html


上一篇:青科大获批两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下一篇:用科研助力碳中和!青科大获批两个山东省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