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1-4233
CN:42-1026/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5.803571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综合科技B类综合;高等教育
期刊热词:
工程教育前沿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高职艺术类非遗文化

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缘起 非遗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已植根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显性或隐性影响着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很重视弘扬传统文

一、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缘起

非遗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已植根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显性或隐性影响着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很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发表多次讲话,要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非遗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在学校和课程中积极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弘扬和继承形式有很多载体,与美术有关是绘画、雕塑、传统技艺等。传统技艺是谋生和美化生活手段,是审美价值、情感表达和工匠精神体现。是社会深层次的心理和本源哲学。现今很多传统技艺是非遗,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弘扬和继承可深深影响学生行为规范,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

二、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必要性和意义

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三观,培养学生劳动、职业、工匠精神,坚定信念和爱国爱家高尚道德品质,增强四个自信和新时代中国精神,体现高职立德树人深刻内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具体落实,是新时代中国梦精神滋养和文化追求,是践行核心价值观本质诉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基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满足基本知识传授和传统技艺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要求,是新时代课程改革必然要求。

三、弘扬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需求分析

高职生源参差不齐,美术基础薄弱,零基础学生更多,远远跟不上专业学习知识要求。学校开设基础素描、设计色彩仅32课时,感受性学习给后继课程和专业学习带来很大难度。大部学生追求知识欲望小,懒散,接受能力差,不会举一反三,同一知识点不断重复强调方能接受。与新时代人才所具有匠心、劳动、职业精神和审美观还有距离。如何满足专业学习知识需求,基于传统技艺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非遗元素实践,达到传统技艺育人具体要求,提高学习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有很大的需求空间。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教育是大势所趋,元素融合进行造型和色彩设计,夯实专业基本功,开阔眼界,拓展技艺技能,进行传承创新,如文创创作,提升地方和学校的影响力,提升自信,增强学生品德素养。

四、传统技艺传承与非遗文化融通点和切入点

1.元素提炼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时,主要是选择性的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历史名人和典故、民间传说、红色文化、民俗风情、国画书法、传统戏剧、儒释道、民族纹样、典型建筑等元素嵌入技艺教学,造型和色彩表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强化职业、劳动和工匠精神,达到审美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目的。

2.融通点和切入点

传统技艺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美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拓展延伸,利用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和非遗文化元素,课后进行技艺创作,找准非遗文化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拓展显性训练,如美术基础的动物训练可泥塑、陶瓷灯小动物的雕塑创作,游戏原画课程的游戏人物设计可陶泥制作淮剧三国人物角色造型,色彩学习从色调、肌理的随机性到敦煌印象的漆画技艺的作品设计等一系列的变化延伸,在实践中影响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1)课程融合。传统技艺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美术基础类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利用课程内容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传统文化元素,在课后进行技艺创作,课程内容造型知识点技能实训基础上,找准造型传统文化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拓展显性训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三观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如美术基础的动物训练到泥塑、陶瓷灯小动物的雕塑创作,游戏原画课程的游戏人物设计到软陶制作的淮剧三国人物角色造型,色彩肌理的学习从色调、肌理的随机性到敦煌印象的漆画技艺的作品设计等一系列的变化延伸,在实践中影响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2)元素契合。整理挖掘文化元素,凝练内容、找准元素与技艺的融合点、共通点,如淮安新四军抗战故事烙画作品;游戏原画课程拓展作品《西游记》系列角色设计;地域元素的漆艺礼品盘作品,周恩来系列、古运河系列、淮海戏等;苏北民俗风情的系列泥塑作品和金湖荷花荡版画作品等;漆艺女性饰品系列民族纹样设计作品等,举不胜举。这里面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理论知识点讲授的时候有效的切入,技艺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显性和隐形的坚定学生四个自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中国精神。


文章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gdgcjyyjzz.cn/qikandaodu/2021/0722/1073.html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现实困境和突破
下一篇:民国以来的新诗教育研究